今年以來,江蘇省漁業系統按照“保供給、促增收、強基礎、重民生”的總體要求,狠抓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各項目標任務按時完成。到9月底,全省新增高效漁業面積71.7萬畝,其中新增設施漁業面積35.2萬畝,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計劃任務。漁業工作的主要特點是:
一是高效漁業規模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加大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組織實施了百萬畝魚池標準化改造工程,全省改造、新建魚蝦貝藻池面積近110萬畝,其中標準化池塘改造面積達78.8萬畝。漁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在繼續做優做強河蟹等優勢產業基礎上,著力培育小龍蝦產業,全省小龍蝦養殖面積達到95萬畝,比上年增加了55萬畝。提高漁業機械化水平,將漁業機械納入農機補貼范圍,今年全省實際補貼漁業機械13700多臺。策應沿海開發,組織編制了《江蘇沿海地區現代漁業發展規劃》及其實施方案。
二是漁業產業化經營工作水平有了新提高。大力發展新型漁民專業合作組織,全省經工商登記的漁民專業合作組織新增317個,已達1122個,入社漁民戶數達5.6萬戶,入社漁民已占全省漁民總戶數的25.8%。加強市場開拓,積極參與江蘇省農業國際合作洽談會、第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長春交易會等推介活動,水產品市場流通總體比較活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水產品國際市場需求下降。據海關統計,1月~8月全省水產品出口總額1.18億美元,同比下降7.5%,但降幅已明顯收窄。
三是漁業質量安全建設取得新成效。該省大力推進漁業標準化生產,下達20多項地方標準的制修訂任務,部署新建5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區。推薦通過無公害水產品復查換證產品118個、新認證120個,通過地理標志登記2個。組織了61個養殖單位參加第4批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活動。全面啟動實施了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及執法年活動,加大水產品質量例行監測和抽檢力度,全省已完成了80個水產苗種及571個水產品樣品的監測任務,其中水產品樣品的總體合格率在95%以上,比去年同期提高近1個百分點。
四是科教興漁取得新成果。投入省級財政支農資金2540萬元,今年共立項65項省水產三項工程項目。加強省級現代漁業科技示范區建設,立項建設了昆山、吳江、常州、南京、鹽城寶龍等5個示范區。以漁業科技入戶工程、送科技下鄉、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為主要抓手,在全省開展“漁業科技服務年”行動,其中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在全省45個示范縣、2000個重點漁業村全面展開。加強技術培訓,實施小龍蝦養殖技術萬人培訓計劃,組織各類培訓活動100余次,受訓人數超過1.2萬人。
五是生態漁業建設取得新發展。加大了漁業資源放流力度,國家和省各級漁業部門共實施放流活動19批次,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投放各類苗種7億多尾(粒),分別是去年同期的2倍和1.5倍。6月6日,省政府和農業部在南京聯合舉行了2009年長江下游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太湖網圍整治全面完成,滆湖基本完成,長蕩湖整治正有序推進。認真組織實施池塘循環水工程,在太湖流域實施了3萬畝池塘水循環凈化養殖示范工程。海洋伏休、長江春禁、湖泊禁漁等資源養護管理措施得到鞏固,休漁禁漁秩序井然。
六是漁業執法管理和制度建設取得新進步。推進水域灘涂養殖證制度建設,縣級以上水域灘涂養殖規劃完成率達到80%以上。認真落實國家惠漁政策,扎實做好漁用柴油補貼發放工作。加強內陸漁船管理,實施新版海洋捕撈許可換證。加強涉韓涉朝水域漁船管理。推進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工作,重點加強水產苗種質量和養殖投入品的執法檢查。認真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全省漁業安全生產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加強漁業安全生產工作,漁業政策性互助保險全面展開,全省漁業安全形勢比較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