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承擔的“1∶25萬福州幅、莆田幅海洋區域地質調查”項目日前通過驗收,并被評為優秀。這是我國在南部海域首批完成的1∶25萬海洋區調項目圖幅,填補了我國在這一海域開展中比例尺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的空白。
調查區域位于臺灣海峽西岸中北部,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人類經濟活動較為頻繁,生態環境敏感性較高。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歷時3年,系統采集了圖幅基礎數據,對圖幅基礎地質、水文、環境等進行了全面調查研究,編寫圖幅成果報告,編制了地形圖等基礎性成果圖件4幅,礦產圖等專業性成果圖件17幅。
調查研究表明,調查區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區內人工地貌豐富,天然基巖海岸和泥質海岸長度日趨減少,但近年來隨著人工治理的加強,生物海岸的長度顯著增加,成為良好的生態屏障;區內局部有地震活動和溫泉發育。區內海水溫、鹽變化主要受控于河流淡水、水深、季風、洋流、上升流的影響,區內海水和表層沉積物受污染程度較輕,海水水質總體良好,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及有機物總體污染程度較低,區內陸域地質災害具有面廣、點多、規模小、發生頻繁等特點。區內礦產資源主要以金屬或非金屬固體礦產為主,陸域礦產資源豐富,種類超過30種;海域重砂礦資源豐富,磁鐵礦、鋯石等具有良好的資源前景;資源空間分布與地質構造區塊、斷裂構造帶等密切相關,并劃分出10個成礦遠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