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自成立至今,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了,是我國漁業科技及產業領域的“老字號”和“國家隊”,與共和國一道經歷了發展的苦難與輝煌,是真正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在風雨中成長起來的現代型科研院所。在助力國家漁業富強的同時,也成就了科研上的輝煌,不僅站在了我國漁業科研成就的高峰,也孕育了熠熠生輝的科學精神。我認為,《唐啟升院士文集》就是這種科學精神最好的詮釋和注解。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前一段時間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的那樣:“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因此,《唐啟升院士文集》必然開卷有益。
作為一位成果豐碩的學術泰斗、一位國際知名的戰略科學家、一位善于營造創新文化和善于選拔、培養人才的杰出管理者,他在披荊斬棘、一路求索的人生之旅中,遇到過哪些別樣的風景,摘下過哪些甘美的果實,又經過了哪些磨礪和曲折?《唐啟升院士文集》給出了我想要的答案。
讀罷全書,掩卷沉思,唐院士上下求索的科研歷程歷歷在目。從他1969年開始獨立承擔“黃海鯡魚資源”研究工作開始,至今已經52個年頭了。五十余載孜孜以求,不懈追尋,他用堅定的創新自信和勇攀高峰的過人膽魄勾勒出了中國人的“大海洋夢”,引領我國海洋生態系統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他堅信“中國人能養活自己”,從判斷漁民地排車上的鯡魚年齡出發,數十年磨一劍,開啟了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及發展戰略研究,“耕能耕之海,牧可牧之魚”,他提出了碳匯漁業新理念,實現了“讓老百姓吃上更多更好的魚”的科研初心。
回顧唐院士五十多年的科研經歷,他信奉“堅持不懈”的信條,甘坐科研“冷板凳”,以豐碩的創新成果,詮釋了老一輩漁業科學家愛國、愛民、更愛產業,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踐行著海洋漁業與生態研究的“大海洋夢”,是時代中堅、社會之光!
通觀全書,不禁使我聯想到去年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會上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把創新擺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年,更是推動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發力之年,這都賦予當代漁業科技工作者特殊的使命,國家和社會報以殷切的關注,寄予更多的期待。當代漁業科技工作者如何回答時代叩問,在“不忘科技為民初心、牢記漁業強國使命”中交出讓人民滿意、讓歷史滿意的答卷呢?我想,《唐啟升院士文集》能給出你想要的答案。
回首雄關漫道真如鐵,感悟人間正道是滄桑,展望長風破浪會有時。讓我們從《唐啟升院士文集》中汲取力量,勠力同心,銳意進取,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一步一個腳印把推進現代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