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6日訊 全國第一次水產養殖種質資源調查黃渤海區啟動會今天在青島舉行,會上匯報了《黃渤海區系統調查實施方案》(2021-2023年),將歷時3年時間,完成黃渤海區76個養殖種2萬余份遺傳材料的收集制作等。

據介紹,發展種業是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的關鍵內容,“打好種業翻身仗”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布置的戰略任務,而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打好種業翻身仗的必然要求。黃渤海區地處暖溫帶,生態環境條件優越,擁有豐富的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是我國海水養殖的主產區之一,總產量和總產值約占全國海水養殖的半壁江山。
根據《實施方案》,青島將建立調查“品種-人員-地點-內容”四位一體的組織形式,針對黃渤海區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四省一市”,魚類、蝦蟹類、貝類、藻類等76個養殖種展開調查,調查區域包括國家遺傳育種中心、國家級原良種場、省級原良種場、龍頭企業、養殖場等。其中,2021年調查黃渤海區17種大宗水產養殖種,完成7000余份種質資源保存、多樣性評價等遺傳材料的收集制作;2022年調查黃渤海區59種特色水產養殖種,完成12000余份遺傳材料的收集制作。
據了解,青島將于2023年編寫黃渤海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狀況報告76份,同時負責匯交全國11個區域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數據,組織編寫《中國海水魚養殖種質資源志》《中國淡水魚養殖種質資源志》《中國蝦蟹養殖種質資源志》等8份國家水產養殖種質資源志書,發布國家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種類名錄1份。
據介紹,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遺傳材料將匯交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