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技術委員會、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大菱鲆分會承辦的大菱鲆引種30周年暨海水魚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黃海水產研究所以“線下+線上”形式召開。
中國工程院林浩然院士、中國工程院唐啟升院士、中國工程院麥康森院士、中國科學院桂建芳院士、中國工程院包振民院士、中國工程院劉少軍院士、中國工程院陳松林院士應邀出席。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中國水產學會,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等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協會、企業代表等200余人參加了會議,“水產前沿”直播平臺的觀播量達到12萬余次。研討會由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金顯仕,黨委書記趙憲勇,副所長葉乃好,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關長濤輪流主持。

金顯仕所長主持研討會開幕式

王小虎院長、李書民一級巡視員、張文一級巡視員、宋文華副廳長、包振民理事長、崔和會長為大會致辭
研討會開幕式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小虎致歡迎辭。他表示,雷霽霖先生從歐洲引進大菱鲆苗種,開創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工廠化養殖模式,形成年總產值逾40億元的大菱鲆產業,推動了我國第四次海水養殖浪潮的興起,功勛卓著。他同時強調,實現漁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是黨和國家賦予漁業科研工作者的光榮歷史使命。院系統要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同全國漁業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同仁們一道,面向國際前沿,堅持目標導向,提出漁業重大科學命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為實現我國從漁業產業大國向漁業科技強國邁進的目標作出新貢獻。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一級巡視員李書民講話。他指出,大菱鲆作為我國海水魚類引種的典范,為我國海水魚類乃至海水養殖科技與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理念與技術的變革,引領了中國海水魚養殖產業發展的方向。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將持續給予政策支持,持續優化創新環境,持續提升服務保障水平,大力支持我國水產養殖產業發展,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為持續推動我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張文指出,大菱鲆引種成功得益于找準了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抓住了良種是產業發展基礎的這一根本,以及雷霽霖院士鍥而不舍、迎難而上、勤奮攻關的科學家精神,才能克服重重困難,讓大菱鲆養殖在中國獲得成功。農業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今后應繼續緊緊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強國建設”和“糧食安全保障”等任務,強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支撐,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宋文華在講話中指出,山東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以黃海水產研究所為代表的所有涉海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離不開全體漁業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山東省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大菱鲆產業發展,未來也將繼續以科技支撐、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園區建設、品牌打造等方式,將大菱鲆產業做精、做細,推進“節能、環保、高質、高效”的養殖產業發展模式,引領海水魚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水產學會理事長包振民在講話中表示,雷霽霖院士以漁業科技進步為己任,積極投身漁業科技創新和現代化建設,為推動我國海洋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大菱鲆自1992年引進之后,有效推動了我國以海水魚類為代表的第四次海水養殖浪潮的興起,不僅開創了我國北方沿海冷水性魚類工廠化養殖先例,也構建了“南北接力”“陸海接力”等新型養殖模式。面對新時期新形勢新需求,要著力夯實包括大菱鲆在內的水產新品種培育的理論基礎,開展主要水產養殖生物基因資源發掘,建立現代生物育種技術體系,培育高品質、單性別、抗逆境、抗病害、市場競爭力強的突破性水產養殖新品種,為推動我國種業自立自強和漁業現代化建設譜寫新的篇章。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發表講話。他表示,大菱鲆肉質細膩、口感鮮美、飼料轉化率高、產業鏈完整,在國際市場上是不可多得的高端食材,也是國內最具備工業化養殖前景的海水魚養殖品種。根據大菱鲆的特點,大規格產品的分割冰鮮銷售和精深加工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符合大菱鲆生物學特點的全封閉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深遠海養殖方案尤為重要,需要在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的同時,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特色產業園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特邀專家林浩然院士、唐啟升院士、桂建芳院士、劉少軍院士為大會致辭
林浩然院士、唐啟升院士、桂建芳院士、劉少軍院士等分別作為大會特邀專家致辭,緬懷了雷霽霖院士對我國工業化海水養殖的重大貢獻,高度贊揚了大菱鲆引種工程為“我國海水養殖良種引進的典范”,并充分肯定了大菱鲆規模化繁育和工廠化養殖對我國海水魚養殖產業發展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勉勵廣大漁業科技工作者繼往開來、再創佳績,為我國現代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實現漁業科技強國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條魚 一個新產業》大菱鲆引進30周年紀錄片
為直觀地展示大菱鲆的引種與產業發展歷程,會議現場播放了《一條魚 一個新產業》大菱鲆引進30周年紀錄片,并舉辦了《雷霽霖傳》新書發布儀式。儀式由黃海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趙憲勇主持,青島出版集團李海濤總編輯和黃海水產研究所金顯仕所長共同為新書揭牌,并現場向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及媒體代表贈書。
《雷霽霖傳》是在系統梳理雷院士學術成長歷史中的珍貴手稿、音視頻、口述訪談等資料的基礎上,由黃海水產研究所辦公室李藝同志撰寫、青島出版社出版。該書客觀、系統地反映了雷院士的成長、求學、科研和推動產業發展的奮斗歷程,對于傳承和弘揚雷院士的科學家精神以及“穿越時空探滄海,學思行立鑄人生”的崇高品格具有重要意義。

青島出版集團李海濤總編輯和黃海水產研究所金顯仕所長共同為新書揭牌

贈書儀式合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麥康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松林,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張元興,國家海水魚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關長濤分別作了題為《開拓深遠海養殖空間是我國保證食物供給的重大戰略需求》《海水魚類生物技術創新與良種創制現狀與展望》《牢記雷院士諄諄教導,推進大菱鲆綠色養殖》《大食物觀視野下我國海水魚養殖產業的發展展望》的主旨報告。

麥康森院士、陳松林院士、張元興教授、關長濤研究員作主旨報告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徐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馬愛軍,浙江大學教授劉鷹,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林洪,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大菱鲆分會會長雷東,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中國區經理方清,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楊正勇分別作了題為《工業化封閉式養殖系統與養殖工船研發》《大菱鲆種業發展及新品種培育研究》《牢記雷老囑托 踔厲奮發 持續推進工業化養殖業又好又快發展》《大菱鲆的安全、品質、加工研究現狀》《大菱鲆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水產品市場的多元化趨勢》《農業強國建設中大菱鲆產業鏈優化、品牌建設與制度創新》的專題報告。

徐皓所長、馬愛軍研究員、劉鷹教授、林洪教授、雷東會長、
方清經理、楊正勇教授作專題報告
值此大菱鲆引進中國30周年之際,通過此次研討會,與會專家圍繞以大菱鲆為代表的海水魚養殖產業的發展現狀、問題與趨勢進行了深入研討,探索了新思路、新途徑與新業態,對推動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部分參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