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海洋漁業資源全面退化的現狀持續下去,人類很有可能面臨一個無魚可吃的未來,海洋作為覆蓋地球表面超過三分之二的生態系統也可能成為一片毫無生氣的死寂之所。”零售商應引導消費者購買和消費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水產品,并教會消費者識別標識以及哪些魚類屬于可持續性生產、養殖的水產品。
據悉,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海洋管理委員會(MSC)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已連續4年舉辦“可持續海鮮周”,其旨在借助中國零售企業的市場影響力,通過公眾宣傳、可持續海產品推廣告訴消費者關于MSC可持續海產品生態標識和MSC倡導的可持續海洋漁業模式,同時也引導、培養中國消費者形成健康、負責任的消費意識,共同參與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據介紹,截至2017年7月,全球已經有396家獲得MSC認證或進入MSC項目的漁場,這些漁場每年捕撈超過900萬噸的水產品,超過了全球野生捕撈海產品總量的12%。
MSC構建了從海產品養殖捕撈到成為商品的嚴格的全過程可追溯體系。該標識在符合標準且加入管理體系的水產品外包裝上予以標注,且產品各環節嚴格符合MSC的全球標準。
MSC中國區代表安延說,目前MSC標識海產品在全球尤其是歐洲市場已經成為可持續產品的代表,每年有25000多個標識產品在國際市場銷售,貨值近50億歐元。“中國作為MSC未來重點發展市場,目前有200個單品有MSC標識產品。這些成果來自于零售業及酒店餐飲的行業推動同時,水產企業更是積極參與,例如獐子島集團、海鮮盛宴等企業都在擴大標識產品類別,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加廣泛的可追溯、可持續的海產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