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中美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對抑制全球氣候變暖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其速度放慢可能導致今后幾十年里氣溫加速上升。
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又稱墨西哥灣流,是地球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表層的溫暖海水從赤道附近運往高緯度地區,并將較冷的海水從深海運回赤道地區。古氣候研究顯示,該洋流減弱往往導致北半球急劇變冷,但中美研究人員聯合進行的新研究發現,在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的情況下,這一規律并不適用。
研究人員最近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綜合多方面數據分析了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的變化,發現當前該洋流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將海洋表層熱量輸送到北半球,而是將熱量輸送到深海中儲存起來,對地表氣候變暖起到緩沖作用。
分析顯示,該洋流可能有一個強弱交替的自然周期,跨度約60年~70年,近年來洋流減弱屬于周期性變化的一部分,并不是全球變暖導致的,但它會影響變暖速度。
研究發現,1975年~1998年,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處于較弱階段,北半球氣候不但沒有變冷,反而加速變暖。隨后幾年洋流速度加快,儲存了全球約一半的剩余熱量,使氣候變暖速度放緩。自2004年以來該洋流再次減弱,儲熱功能下降。
研究人員說,數據顯示這一輪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減弱已接近尾聲,但將在較弱水平上維持一段時間,使今后幾十年地球氣溫加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