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2nfys"></tbody>
  •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samp id="2nfys"></samp>

      <samp id="2nfys"><ins id="2nfys"><u id="2nfys"></u></ins></samp>

      1. <progress id="2nfys"><bdo id="2nfys"></bdo></progress>
      2. <samp id="2nfys"></samp>

      3.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4. <tbody id="2nfys"><bdo id="2nfys"></bdo></tbody>

      5. <menuitem id="2nfys"><strong id="2nfys"></strong></menuitem>

        國外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外漁業動態 - 正文

        北極面臨真正“無冰”?

        日期:2018-04-08 09:44    作者:    來源:科技日報     打印    加大 減小

        科技日報北京4月3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2日在線發表的兩項研究稱,將人為造成的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1.5℃內,與控制在2℃內相比,可以顯著降低北極“無冰”的風險。這一研究結果表明,急需加大力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保護脆弱的北極。

        氣候變化最明顯的跡象之一,就是北極海冰覆蓋范圍——海冰密集度超過15%的區域正在急劇縮小。自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的年最小覆蓋范圍(每年9月觀測)已縮小了約40%。因此,人們迫切希望可以量化北極是否或何時會變成“無冰”,即9月的海冰覆蓋范圍小于100萬平方公里。

        此次,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研究團隊分別展開研究,利用模型計算了在《巴黎協定》提出的1.5℃和2℃兩種升溫閾值場景下,北極無冰的可能性。研究人員報告了將人為升溫幅度限制在1.5℃可以產生的顯著效益。在升溫1.5℃的場景下,北極大約每40年會出現一次“無冰”情況;而在升溫2℃的場景下,每3年到5年就會出現一次。

        《巴黎協定》的目標,是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內,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攝℃之內。但研究人員表示,根據目前的排放情況看,全球氣溫預計將上升3℃,屆時北極可能在大部分9月里都處于無冰狀態。

        在相應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科學家指出:雖然相較于升溫2℃,在升溫1.5℃的情況下北極無冰的幾率明顯下降,但是在解讀確切的可能性時,仍應保持謹慎。這是因為海冰對于現實世界全球變暖的敏感性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因而難以評估氣候模型中的海冰消失速率是否準確。

        三级片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