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2nfys"></tbody>
  •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samp id="2nfys"></samp>

      <samp id="2nfys"><ins id="2nfys"><u id="2nfys"></u></ins></samp>

      1. <progress id="2nfys"><bdo id="2nfys"></bdo></progress>
      2. <samp id="2nfys"></samp>

      3.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4. <tbody id="2nfys"><bdo id="2nfys"></bdo></tbody>

      5. <menuitem id="2nfys"><strong id="2nfys"></strong></menuitem>

        國內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邁向深藍 科技賦能 “海洋牧場”

        日期:2021-07-20 09:57    作者:    來源:科技日報     打印    加大 減小

          以海為媒,駕舟踏浪,鷗鳥為伴……隨著暑期的到來,山東榮成各大海洋牧場迎來研學游的學生團隊。近年來,榮成市以“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為動力,大力建設“資源修復+生態養殖+高質高效”的海洋生態牧場綜合體。

           日前,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實施漁業發展支持政策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十四五”期間將通過支持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改造捕撈設施等方式,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漁業現代化水平,構建漁業發展新格局(點我了解詳情)。

           “國家支持在符合相關海域功能區劃和環境保護規劃,具備適宜自然條件的海域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人工魚礁的設計、建造和投放,配套的船艇、管護平臺、監測和管理系統等設施設備建設;海藻場和海草床的移植修復等。采用的技術包括:人工魚礁制作投放;海藻、海草、珊瑚等的移植修復;增殖放流;海底在線觀測系統建設等。”7月8日,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資源養護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海洋牧場建設必須有利于海洋生態環境的改善,漁業資源的養護和持續產出。要加強以生態修復和增匯為主要目標的固碳生物功能群構建,陸海統籌、四場聯動構建海洋牧場,恢復和重建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海洋減排增匯功能,實現‘雙碳’目標。”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紅生告訴記者。

           為規范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農業農村部印發了《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規劃(2017—2025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等單位組織編制了《海洋牧場建設技術指南》等國家標準。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020
        年7月15日,游客乘船在榮成一處國家級海洋牧場游覽(無人機照片)。


         
           “必須堅持生態優先,深入貫徹‘兩山理論’,實現海洋牧場構建原理、技術、裝備、模式等自主創新,構建‘規劃布局—科學選址—生境修復—資源養護—安全保障—融合發展’于一體的海洋牧場技術體系,科學布局規劃海洋牧場建設。開展海洋牧場生境高效營造和關鍵資源養護等,實現精準定位、精準評價、精準預報、精準采捕和精準施策。構建智能信息平臺,搭建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網絡;建立智能專家決策系統,實時保障海洋牧場生態安全。”楊紅生表示。
         
         

           楊紅生介紹,山東省將海洋牧場作為第6次海洋產業浪潮,加強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創新與海洋經濟深度融合。

           “目前,全市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10個,省級海洋牧場17個;規模、體量均居全國前列;實現年收入約30多億元,帶動漁民增收6億多元。”榮成市科技局副局長王鑫指出。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020
        年7月15日拍攝的榮成一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無人機照片)。


         
           在科技支撐方面,王鑫介紹說,首先,強力實施人才支撐計劃,出臺了《關于優化百千萬英才計劃支持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培養引進威海市以上高層次人才20多人。其次,大力實施良種工程,先后培育出“榮福”耐高溫海帶等新品種10多個。第三,努力構建綠色發展技術模式,研發構建多層次綜合養殖技術(IMTA),形成了“海上一個牧場、海中一個牧場、海底一個牧場”。

           “在智慧發展方面,打造以現代技術和工程裝備為支撐的智慧型海洋牧場。目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與榮成市榮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支持下已經成功研制出牡蠣采收平臺,已產出樣機,并相繼通過了威海市海洋發展局、山東省水產學會等單位組織的專家驗收。該平臺與傳統人工作業方式相比,同單位收獲量節省人工90%,生產效率提升10倍,采收率提高到99%。”王鑫說。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同樣創制了一批海洋牧場新技術、新裝備和新制品。“我們提出了‘水域生態牧場’發展新思路,即運用現代工程技術和管理模式,通過生境修復和人工增殖,在適宜水域構建兼具環境保護、資源養護和漁業持續產出功能的生態系統。”楊紅生說。

        三级片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