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2nfys"></tbody>
  •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samp id="2nfys"></samp>

      <samp id="2nfys"><ins id="2nfys"><u id="2nfys"></u></ins></samp>

      1. <progress id="2nfys"><bdo id="2nfys"></bdo></progress>
      2. <samp id="2nfys"></samp>

      3.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4. <tbody id="2nfys"><bdo id="2nfys"></bdo></tbody>

      5. <menuitem id="2nfys"><strong id="2nfys"></strong></menuitem>

        國內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青島“向海問藥”筑夢深藍

        日期:2021-01-26 09:40    作者:    來源:青島日報     打印    加大 減小

        作為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海洋生物資源利用的前沿,近年來,海洋生物醫藥業日益受到重視,已成為我國最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日前,山東省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情況。發布會上,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列舉了7個發展成果,幾乎全部指向海洋藥物,其中5個成果與青島建設“藍色藥庫”相關。

        建設“藍色藥庫”,研發海洋藥物,青島毫無疑問是國內第一梯隊。截至目前,國際公認的16個上市海洋創新藥物(全新分子結構的海洋藥物)中有2個(PSS、GV-971)來自中國、來自青島。國內上市的大部分海洋藥物,如甘糖酯、降糖寧散、海麒舒肝等,也都來自青島。

        向海問藥,海濟蒼生。青島加快謀劃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高地的版圖,正在日益清晰。

        多個海洋藥物正在研發中

        力爭每年都有臨床批件誕生

        海洋生物醫藥業,也稱為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產品包括海洋藥物、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保健營養品等,一般而言,海洋藥物的科技含量最高,其附加值也最大。

        2000年之前,全球上市的海洋創新藥物只有5個,對于海洋藥物的研發,更多關注于海洋天然產物的發現。步入21世紀,全球進入了發現海洋天然產物和開發海洋創新藥物并舉的新時期,海洋創新藥物增加了11個,總數達到16個。

        發現海洋天然產物,一般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開展。青島擁有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等一批國字號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海洋藥物研發領域“獨領風騷”。目前,這些島城高校院所正在進行海洋前端活性物質的發現和研究工作,近幾年已發現新結構海洋天然產物1000余個,占全國的1/3、全球的1/10。

        當然,僅僅發現和研究海洋天然產物還不夠,更重要的是進行篩選和開發。“目前,全球已發現3.5萬余個海洋化合物,其中一半以上有活性,而且遠比陸地上動植物天然產物的生物活性要高。在此基礎上開發的海洋藥物,在抗腫瘤、抗凝血、抗病毒及抗心腦血管疾病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海洋中尋找新的藥物,被認為是新世紀解決人類健康問題的新希望。”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告訴記者。

        為此,他倡導發起中國“藍色藥庫”計劃,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與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等科研單位通力合作,借助于青島在海洋領域擁有的運行速度最快的“超算平臺”,建立了“智能超算+生物實測”的海洋創新藥物篩選體系,不斷對可能成藥的分子進行優選。

        據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棟華介紹,目前“藍色藥庫”聚集開發計劃項目池包括2個重點開發項目,其中1個正在推進臨床研究,1個正在申請生產批件;5個重點項目,包括抗乙肝、抗腫瘤、抗凝等海洋候選新藥,正處于系統臨床前研究;10個重點培育項目,正在進行成藥性評價;20余個培育項目,正在進行先導化合物研究。

        如今,青島海洋藥物研發已進入快速發展期,“藍色藥庫”正形成“聚集開發、梯次產出”的發展態勢。“通過源源不斷的藥物篩選和項目池補充,根據不同成熟度進行持續不斷的梯次開發,項目池候選新藥正在持續熟化、孵化,預計今后每年都有望誕生新藥臨床批件。”張棟華說。

        藥企“加盟”海洋藥物研發

        做好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在海洋藥物研發方面,青島科研“前端”很強。對于“后端”,即海洋藥物成果轉化方面,青島近年來也加大了扶持舉措。例如,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基金”,從海洋先導化合物發現到成果產業化提供全鏈條投資支持。創建“山東省海洋藥物制造業創新中心”與“山東省海洋藥物技術創新中心”,在海洋藥物研發關鍵技術瓶頸問題突破、前沿及共性技術供給轉化、推動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需要特別提及的是,正大制藥(青島)有限公司、青島藍谷藥業有限公司、黃海制藥、百洋藥業等島城知名藥企也都參與到海洋藥物的合作研發中來,這無疑將進一步推動青島海洋醫藥科研成果轉化。

        正大制藥(青島)已成功研發并生產上市3個原創海洋藥物,分別為藻酸雙酯鈉片(PSS)、甘糖酯片和海麒疏肝膠囊,這3種藥品現已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國際經濟合作區,藻酸雙酯鈉片和甘糖酯片年產量8億片,基本已滿足市場需求。

        正大制藥(青島)擁有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海洋藥物中試基地,目前正與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密切合作,大力支持海洋藥物研究,加速“藍色藥庫”產學研用成果轉化。據介紹,正大制藥(青島)在研海洋藥物3個,均為1類新藥,今后將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8%作為研發費,開展海洋藥物研究。

        藍谷藥業已于2020年與沈陽藥科大學簽署創新抗腫瘤海洋藥物HD-18合作研發協議。HD-18為1.1類首創新藥,目前正處于臨床前研究,有望填補國內抗腫瘤領域海洋藥物的空白。2020年,藍谷藥業還與浙江萬里學院簽署年產1000億粒海藻植物空心膠囊的重大技術轉讓合同,目前正加速實現生產轉化。海藻植物空心膠囊源自純天然海藻植物提取,有望替代傳統藥用明膠膠囊。

        據介紹,藍谷藥業以海洋藥物研發生產為主導,已落實產品12項,在研產品16項,逐步形成了產品系列和后備產品梯隊。例如,其藥用級共軛亞油酸技術國際領先,巖藻多糖新型海洋生物制品技術國際先進,海帶膳食纖維首次利用海帶渣制備膳食纖維,使海帶渣變廢為寶。接下來,藍谷藥業即將啟動兩款純海洋創新中藥的合作研發。

        此外,青島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青島源海眾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資成立青島海濟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聚集開發海洋中藥復方制劑、海洋糖類藥物與保健品。百洋醫藥與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合作,共同開發靶向蛋白降解這一制藥前沿技術。

        加快引進海洋生物醫藥項目

        打造千億級醫藥集聚區

        縱觀國內,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已經掀起熱潮。山東、浙江、福建等沿海各省紛紛將其作為藍色經濟的增長點。

        浙江依托浙江大學、寧波大學、浙江海洋大學等高校建立起多所海洋生物研究院,加快建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已初步形成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藥品產業格局。廈門明確提出將海洋生物醫藥業作為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先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批擁有國際領先技術的海洋生物醫藥企業。

        相較而言,青島在海洋生物醫藥業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和優勢。這不僅得益于我市在海洋藥物研發方面充滿實力,而且也源于我市擁有的眾多海洋生物制品“明星企業”。例如,明月海藻和聚大洋主導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達50%,在世界同行業排名中分別位居第一、第二;明月海藻組織工程級海藻酸鈉制備及產業化填補國內空白;博益特手術止血材料“術益紗”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英豪集團主導產品蝦青素全球市場占有率達57%,念珠藻、海馬系列生物制品全球首家實現產業化;博智匯力生產的海洋寡糖標準品已成為世界最大試劑公司美國sigma的全球唯一供應商。

        山東是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大省,2019年產業增加值約占全國半壁江山。青島是山東的“龍頭”,據初步測算,2020年前三季度,青島海洋生物制品業同比增長11.9%,在產業規模和增速上,均居全省前列。

        面對國內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青島應立足優勢,加快行動。

        此前,青島形成了以嶗山海洋生物特色產業園、膠南經濟開發區海洋生物產業園、青島高新區藍色生物醫藥科技園3個以海洋生物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園區。目前,青島以藍谷藥業投資43億元建設的海洋科技谷項目為依托,聯合區域內引進的瑞利生物醫藥、科倫藥業、肽之谷、蛋白質藥物、中民商生物科技等一批海洋生物醫藥項目,著力打造總投資超過300億元、產值過千億元的海洋生物醫藥及現代中醫藥產業貿易集聚區。

        其中,藍谷藥業科技谷項目將以自主知識產權海洋藥物研發為核心,打造海洋生物醫藥及現代中醫藥中試服務公共平臺、公共檢測中心、科普科創中心三大平臺。目前,一期工程建筑主體已基本封頂,力爭年內完成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實現部分投產運營。

        集聚區內,中國藥科大學(青島)創新研究院已于近日正式落地。接下來,沈陽藥科大學也將在此建立研發中心。這些醫藥項目及相關高校研究院落地后,將推動青島海洋生物醫藥及現代中醫藥研發和產業化,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供應鏈資源集聚,促進國內更多的藥物臨床研究成果在青島集聚轉化,實現“墻外開花墻內香”。

        三级片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