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2nfys"></tbody>
  •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samp id="2nfys"></samp>

      <samp id="2nfys"><ins id="2nfys"><u id="2nfys"></u></ins></samp>

      1. <progress id="2nfys"><bdo id="2nfys"></bdo></progress>
      2. <samp id="2nfys"></samp>

      3.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4. <tbody id="2nfys"><bdo id="2nfys"></bdo></tbody>

      5. <menuitem id="2nfys"><strong id="2nfys"></strong></menuitem>

        國內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沿海城市“喊渴” 專家呼吁擴大海水淡化規模

        日期:2020-12-02 09:45    作者:    來源:科技日報     打印    加大 減小

        “55個沿海城市中,51個缺水。”

        “由于過度開采地下水,我國東部某市的部分地區已經出現海水入侵和地下水污染現象。”

        全國政協委員、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原所長李琳梅的這席話指向一個殘酷現實:沿海城市缺淡水。

        李琳梅是在11月29日舉辦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作上述講話的。由經濟日報社主辦、在山東煙臺舉行的這場高層次研討會,吸引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為代表的眾多專家參與。海洋經濟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他們各抒己見,建言獻策。

        沿海城市缺水,這并不是李琳梅一個人的觀點。中科院海洋所常務副所長楊紅生認為,淡水資源將制約生態、生產、生活。他說:“中國淡水資源量居世界第4,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但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海島是國家的海防前線,缺水情況更為嚴重。李琳梅表示,我國無淡水島的占比數約91%,12個海島縣有11個重度缺水。

        與會專家認為,海水淡化是解決沿海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從安全性上講,海水淡化不受氣候、環境的影響,供水穩定、可靠、水質好且自主可控;同時,海水淡化產業鏈條長,可發展水產業、裝備制造業等,又可拓展應用于廢水處理、航天、醫藥等領域。

        很多人關注海水淡化,聚焦在其造水成本上。

        4年前,中國首個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建設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青島董家口10萬噸/日反滲透工程建成通水,其關鍵技術和設備實現國產化,打破長期以來海水淡化膜技術的國際壟斷。按照山東省海洋局對外透露的數據,其噸水總成本約4.25元,這一數據與國際水平持平。

        將南水北調與海水淡化比較,李琳梅算了一筆賬: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南水北調出廠成本每噸水8.69元、8.52元、6.13元;海水淡化出廠成本是每噸4.5元—8元。相比之下,后者的優勢凸顯出來。

        此外,在引用安全、排海影響、裝備腐蝕問題上,她認為,“海水淡化都不存在問題”。

        在海水淡化產業上,山東正承擔起先行者使命。3個月前,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將統籌謀劃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

        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曉健認為,在國家層面上,還有一些瓶頸急需打通,比如“海水淡化暫未納入水資源配置體系和區域水資源規劃”。

        李琳梅建議,擴大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同時發展自主裝備、打造優勢產業,并制定配套政策,引導產業發展。

        三级片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