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福鼎沙埕鎮中心漁港海域,一口口黃藍相間的新型塑膠深水抗浪網箱,在廣闊的海面有序排列,初夏暖陽下,一派海清水凈的海上田園風光。
漁排養殖是福鼎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海上養殖“無證、無序、無度”現象日趨嚴重,僅2017年至2018年一年時間,全市漁排養殖總量增加23%。盲目擴張的海上養殖業不僅影響海上交通安全海防,還破壞了海洋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
沙埕鎮養殖戶王子雄從1992年開始從事養殖,開始時僅有木質網箱24口,后來增加到200余口。
2018年7月以來,王子雄積極配合政府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將傳統的“木質+泡沫”漁排,升級改造為同等養殖面積的4口內周長92米的全塑膠環保材質深水大網箱。王子雄說:“經過政府這一年多的整治,現在水質變好了,漁排養殖空間變大了,魚品質提升了,在海上的生活環境也更好了。”
現在,王子雄養殖大黃魚的年產量增加到100余噸,年收入也增加到25萬余元。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產品滯銷,在海洋與漁業部門、鄉鎮的指導下,他加入“全國水產品產銷對接平臺”,上頭還邀請福鼎市電商聯盟以及金融部門到實地共商對策來幫助養殖戶拓寬銷售渠道,給他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前岐鎮的養殖業主要集中在雙嶼村海域。鎮村干部積極協助養殖戶清理舊排,把沒賣完的魚搬家到新型漁排,對舊漁排的泡沫、木頭等做無害化處理。前岐鎮副鎮長侯墨孝說:“前岐已全部完成172口大網箱漁排的升級改造及驗收任務,漁排參保162口,剩余187口舊漁排正在清退。”
通過對已下水的大網箱養殖戶初步摸底了解,雙嶼村2019年大黃魚存活率高達85%,一直困擾養殖戶的大黃魚白點病的發病率明顯降低,成長率較往年提高了30%,魚價也創近兩年來新高,實現了產業升級和海洋環境改善雙提升。侯墨孝表示,今后將依托豐富的漁業資源,引進漁旅開發項目,促進水產品品牌化經營,將漁旅融合打造成漁業和旅游業轉型升級以及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截至目前,福鼎全市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已全面完成,累計改造下水深水大網箱1970口、塑膠漁排1991口,退養或停養藻類27327畝,升級改造藻類設施7023畝,升級改造項目驗收已基本完成,補助資金正在陸續發放中,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將爭取于今年6月底前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