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省長龔正介紹了“新時代新動能新山東”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劉家義介紹,山東位于環渤海經濟圈,陸域、海域面積相當。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形成了以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三大攻堅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區域協調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的發展格局。去年,國家批復山東建設全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規劃建設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精品旅游等產業集群,實施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2018年山東海洋生產總值1.55萬億元。山東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扎實推進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劉家義表示,全省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建設綠色山東、生態山東。2006年~2018年,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比例達63.9%、劣五類水體比例降至1.2%,比2014年分別改善10.9個、10.8個百分點。積極推進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工程,整治修復海岸帶200多公里,完成海域生態修復2000多公頃。建成國家森林城市1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森林公園52處、濕地公園66處。
在回答經略海洋的新優勢等相關問題時,龔正介紹,作為海洋大省,山東有“四大優勢”:一是海洋資源優勢,山東擁有大陸海岸線3345公里,海洋資源豐富。二是科教人才優勢,全國近一半海洋科技人才、約三分之一海洋領域院士在山東。三是平臺優勢,山東有42家省級以上涉海科研院所。四是海洋經濟優勢,山東海洋產業產值占全省GDP的20%、全國海洋產值的20%;是全國唯一擁有3個超4億噸吞吐量大港的省份。
龔正表示,在此基礎上,山東聚焦“三大任務”,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其中,在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建設上,打出三套“組合拳”:一是抓整合,即整合渤海灣的濱州、東營、濰坊港口,成立渤海灣港口集團;推進青島港、威海港整合,組建山東省港口集團,推動沿海港口一體化發展。二是促聯通,即成立東亞港口聯盟,簽訂了“四港、八方、三互、五通”戰略協議,把膠東半島從交通邊緣變成東北亞樞紐,促進海鐵聯運、空海聯運,實行多式聯運。三是提效能,即整合歐亞班列,實行“品牌統一、歐亞班列班次統一、策劃運作平臺統一、支持政策統一、宣傳營銷統一”,建立了省級運營平臺。
在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上,山東大力培育海洋裝備制造、海洋工程、海洋生物醫藥等千億元級產業集群,到2022年現代海洋產業增加值將達2.3萬億元以上。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上,開展了大范圍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區233個,建設各類海洋保護區4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