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環境,建設海洋強國。在去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去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強調,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青島市市長孟凡利日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經略海洋提出了殷切囑托,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年伊始,青島已發起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海洋攻勢”, 打好海洋產業、海洋港口、對外開放、海洋科技、海洋生態、海洋文化“六場硬仗”,統籌推進沿海、遠海、深海、陸海產業發展,把青島海洋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為海洋強國戰略實施和海洋強省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海洋,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藍色糧倉,為青島貢獻了近1/4的經濟總量,是青島的突出優勢和特色所在。如何做強做大海洋高質量發展要地,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孟凡利認為,應堅持以創新引領海洋發展,集聚國際一流的海洋科研機構、人才和要素,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搶占海洋科技創新制高點。青島聚集了全國近30%的涉海院士、近1/3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目前,青島在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國家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國字號平臺方面加快建設步伐;在大洋鉆探船、海上試驗場、載人深潛器等國家大型科技設施群方面加快推進,為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源源動力。
找準海洋高質量發展的“山頭”和“碉堡”,制定詳細可行的海洋攻勢“作戰方案”,聚焦重點難點痛點,立足海洋資源和海洋科研優勢,加快建設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孟凡利說,堅持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引領,突出抓好海洋領域“雙招雙引”,瞄準世界海洋產業新業態和海洋領域的領軍企業、領跑團隊、頂尖人才、最新技術、高端產品,形成特色鮮明的集群效應。青島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設備制造、海上運輸、濱海旅游、海洋工程建筑、漁業和水產品加工業等在全國居重要地位,集聚了一批包括國家級和省級的開發區、高新區、保稅區等 14個國家省市級海洋特色園區,形成了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海洋經濟發展格局。
加快建設國際海洋名城,堅持科技興海、產業強海、生態護海,在全國海洋經濟發展中率先走在前列,當好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的生力軍。孟凡利說,青島市當前主要抓好四個方面:建設國際一流的海洋教育和研究平臺,打造全球領先的海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國際海洋科教名城;發展海洋經濟,形成海洋特色企業和產業的集聚,建設國際海洋產業名城;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快培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國際航運名城;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建設,實現“水清、灘凈、岸綠、灣美、島麗”,打造國際海洋生態名城。
實現海洋高質量發展,必須大力簡除煩苛,使海洋科研人員潛心向學、創新突破,充滿改革和創新活力。孟凡利介紹,2018年,青島出臺了《關于實施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五大工程的意見》,提出實施五大工程——“百萬人才集聚工程”“創新創業激勵工程”“未來之星培養工程”“全民招才引智工程”“安居樂業保障工程”。對經評審認定的頂尖和領軍人才領銜的團隊項目,最高可給予1億元的綜合資助。這是青島有史以來含金量最高、創新突破最大的人才政策。
孟凡利說,2019年,青島將進一步細化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力爭到2022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1%,海洋新興產業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6%,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