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2nfys"></tbody>
  •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samp id="2nfys"></samp>

      <samp id="2nfys"><ins id="2nfys"><u id="2nfys"></u></ins></samp>

      1. <progress id="2nfys"><bdo id="2nfys"></bdo></progress>
      2. <samp id="2nfys"></samp>

      3.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4. <tbody id="2nfys"><bdo id="2nfys"></bdo></tbody>

      5. <menuitem id="2nfys"><strong id="2nfys"></strong></menuitem>

        國內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數字海洋”插翅海洋信息化建設

        日期:2018-12-04 10:39    作者:    來源:中國海洋報     打印    加大 減小

        ●嘉賓: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工程師王漪

        ●主持人:本報記者趙寧

        當前,地理信息技術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促進了新動能、新業態、新應用的發展。數字海洋緊跟時代潮流,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三維地理等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整合海洋地理信息資源,搭建起海洋綜合信息可視化、業務管理可視化和專題應用可視化服務體系。近日,王漪就我國“數字海洋”的建設和應用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主持人:請簡要介紹我國“數字海洋”工程實施情況。

        王漪:“數字海洋”是我國海洋工作者在“數字地球”理念基礎上提出的。“數字海洋”工程從立項建設到應用服務的十余年中,實現了從理論研究到實體建設的轉變。作為我國首個大型海洋信息系統工程項目,“數字海洋”的持續推進也為我國海洋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數字海洋”建設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是數字海洋應用服務系統。該系統全面整合集成海洋數據,基于三維虛擬球體平臺,提供了一站式的數據查詢檢索服務,用虛擬化技術搭建起了用戶數據使用平臺,初步解決了數據資料的敏感和共享之間的矛盾。同時,該系統基于“開放地理空間信息聯盟”準服務和協同分布技術,實現了用戶數據服務發布功能,為提高用戶參與度、擴展信息服務能力奠定了技術基礎。

        主持人:我國“數字海洋”建設還有哪些薄弱環節?

        王漪:“數字地球”構想提出后,美國、歐盟、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在海洋領域開展了大量研究,實施了海洋信息工程,為海洋環境監測、海洋漁業、海事服務、海洋經濟等領域提供一站式數據服務和輔助決策支撐。

        目前,我國數據資料體系已初具規模,數據資料的整合、處理與共享服務能力穩步提升,數字海洋工程建設也取得了積極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數據共享和交換技術不夠先進,海洋數據所產生的價值難以得到充分釋放;數據挖掘與可視分析技術相對薄弱,對海洋自然規律認知和海洋決策支撐力度不夠;數字海洋應用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有待進一步加強等。

        主持人:“數字海洋”下一步如何發展?

        王漪:一是海洋數據獲取要向常態化和精細化發展,不斷加大對海洋數據資料獲取的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局部精細化調查活動,為不同應用領域提供數據服務和支撐。二是海洋數據處理和管理應向整合集成發展,加強國家級海洋數據中心的建設。三是基于大數據技術開展海洋環境數據檢索與可視化表達研究,將海洋大數據分析挖掘技術廣泛應用在海洋防災減災、生態環境保護、海上應急救援等領域,幫助人們更準確地把握海洋規律,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三级片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