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船時8月11日10時,21名科考隊員攜帶多箱儀器設備,乘“黃河”艇前往浮冰區域,開展首個短期冰站作業。這標志著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進入冰站作業階段。8月12日、13日,考察隊分別開展了第二個、第三個短期冰站作業。短期冰站作業共進行13天。
登上浮冰后,記者看到,考察隊員有的測量冰面光照反射率,有的鉆取冰芯,有的實施大氣觀測,還有的隊員趴在冰雪上,測量融池的面積、溫度、鹽度等。據首席科學家助理、冰站作業組組長雷瑞波介紹,在11日8個小時的作業時間內,隊員按計劃完成了所有學科項目所需的現場觀測和樣品取樣。現場布放了1個海冰物質平衡浮標和2個溫度鏈浮標,開展了2個200米測線的航拍,獲取了34根冰芯,觀測了2個100米的冰厚剖面,獲得冰站微塑料積雪樣品1個,采集了50升積雪樣品,獲取了3個點的融池水。當天18時,隊員安全返回“雪龍”船,繼續向北挺進,尋找下一個適合短期冰站作業的浮冰。在12日進行的第二個冰站作業中,隊員共布放了1個海冰物質平衡浮標和1個溫度鏈浮標,獲取了33根冰芯,采集了30升積雪樣品、2個點的融池水和4個層位的冰下水。
據悉,依據《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現場實施計劃》,本次考察期間,將設置長期冰站1個、短期冰站7個。冰站作業涉及海冰物理、冰面氣象、水文、光學、生物、化學等學科,其間,隊員將全面觀測海冰融化過程中大氣、海冰和上層海洋的多要素參數,為研究北極海冰快速變化及其機理獲取完整科學數據,同時開展與冰下生態過程及其變化有關的化學、生物等參數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