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至今,大面積滸苔漂入青島近岸海域,青島沿海呈現出一片片“綠油油”的“大草原”,目前滸苔已進入衰亡期。《中國海洋報》記者日前就今年滸苔防控,采訪了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數值模擬室主任、高級工程師高松。
記者:今年滸苔的分布情況與往年相比有哪些特點?
高松:今年滸苔分布有4個特點。一是早期漂浮時間晚。今年4月下旬在南通海域發現漂浮小斑塊滸苔,較常年偏晚約2周;二是滸苔分布面積較往年同期屬于中等。目前滸苔最大分布面積出現在6月29日,約為3.8萬平方公里,往年分布面積為2萬~5.8萬平方公里;三是整體密度低,為2008年以來密度最小年份;四是今年滸苔綠潮整體分布位置偏西,漂移方向為偏北方向,對青島近岸影響逐漸加重。
記者:監視監測滸苔綠潮的方式有哪些?
高松:為及時發現綠潮早期發生情況,自3月開始,北海預報中心啟動了衛星遙感常態化監測,持續關注綠潮發生發展動態。
北海預報中心遙感室利用自主研發的“衛星遙感綠潮監測系統”自動處理衛星遙感數據,再通過人機交互方式,制作出綠潮綜合分布圖。預報中心數值模擬室在匯總信息后,采用自主研發的綠潮斑塊漂移模型,在超級計算機的支持下,精細化預測模擬綠潮漂移方向、位置和影響岸段,可獲得綠潮斑塊未來72小時的逐時漂移信息。
此外,北海分局啟用全國海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系統,實現監視監測、預測預警等數據快速統計和信息及時共享,提高綠潮災害應急時效。海、陸、空、衛星獲取的預報監測數據均傳至全國海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系統綠潮功能模塊,相關用戶可在手機上隨時查看滸苔情況。
記者:目前滸苔的發展趨勢如何?
高松:7月中上旬受持續東南風的影響,滸苔斑塊將繼續向青島近岸靠近。目前,滸苔綠潮已處于衰亡期,分布面積、覆蓋面積都將快速減小,對沿岸的影響也逐漸減輕,預計7月底本年度的滸苔綠潮將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