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執行我國“南海深部計劃”西沙深潛航次任務的科學家,乘坐我國自主研制的4500米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號,在南海甘泉海臺首次發現冷水珊瑚群,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據“探索一號”科考船西沙深潛航次首席科學家李江濤介紹,該航次第一階段是探測西沙海域深處的碳酸鹽臺地,推測是沉沒的古老珊瑚礁,甘泉海臺就是其中一個。
考察發現,甘泉海臺的碳酸鹽臺地被大量黑色結殼覆蓋,不同于夏威夷、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的現代珊瑚礁區。在海臺腳下的玄武巖基底上,科學家意外發現了冷水珊瑚群,在海臺邊緣還發現了活動的冷泉。以大量冷水珊瑚與海綿為主要優勢類群組成的生態系統,在南海海區尚屬首次發現,活動冷泉的發現在西沙海區也屬首次。“南海深部計劃”專家組組長、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院士說,此次科考發現特別有趣的是冷水珊瑚。冷水珊瑚在大西洋深水區,可以堆積成“礁”,因為生長極其緩慢,有“最高壽動物”的美名。因其鈣質的干莖具有年輪狀的“生長紋”,可以為幾千年來海水溫度變化提供高分辨率記錄,對于中層海水古海洋學來說,是不可替代的珍貴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