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月24日,農業部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種科學委員會全體會議在北京市召開。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副局長韓旭,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孟憲林常務副主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黨組書記柳正出席會議,委員會全體委員及相關科研機構代表40多名參加會議。
韓旭宣讀了《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公布新一屆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名單》,張顯良和孟憲林為科學委員會各位委員頒發了聘書。柳正向秘書處提出要求,中國科學院曹文宣院士作為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代表全體委員作了發言。
張顯良在會上總結了我國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當前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面臨的形勢和主要任務,對科學委員會下一階段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張顯良強調,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黨的十九大更是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在新時代迎來了重要的歷史機遇期,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張顯良指出,管理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技術支撐,新一屆委員會各位委員均是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領域的權威專家,要積極參與委員會組織的各項工作,為管理提供專業的技術咨詢,加強對關鍵物種保護和人工繁育技術的研究,積極介入國際履約,廣泛調研和采集數據,宣揚正確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理念,引導社會輿論,為我國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柳正要求秘書處圍繞中心工作抓好落實,做好技術支撐保障工作。會議上還對《農業部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種科學委員會章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物種核準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目錄》《水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價值評估辦法》《水生野生動物基準價值名錄》等四項文件進行了研究討論。
據了解,農業部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種科學委員會自2005年成立以來,承擔了大量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研究、咨詢和論證工作,為我國的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在CITES履約政府決策中,為鯊魚、鱘鰉魚、歐洲鰻鱺、紅珊瑚、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等敏感物種的列入提供科學建議。在立法執法具體技術規則制定中,為水生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費收費標準、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立案標準等提供數據支持。
新一屆科學委員會共有39位來自科研、推廣、學會、教學的專家,涵蓋了魚類、哺乳、兩棲、爬行、無脊椎、保護管理等學科,科學委員會秘書處將為各學科委員做好溝通聯絡等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