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首屆深遠海養殖技術發展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主辦,中國水產科學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和美國國際銅業專業協會承辦。此次國際研討會會議主題為“深遠海養殖技術發展”,分為“深遠海養殖相關裝備與工程”、“深遠海養殖相關品種與養殖技術”兩個專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崔利鋒、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王魯民、美國國際銅專業協會全球技術總裁HalStillman和上海代表處總監高屹峰,以及國內外水產養殖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科研人員、業者共80余人參加和旁聽了此次會議。
崔利鋒院長向來自美國、智利、挪威、德國、荷蘭、日本、韓國等世界各地的與會專家和企業表示熱烈歡迎,并做了“加強科技創新,聯合推動深遠海養殖發展”的主題講話。水科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王魯民研究員做了題為“深遠海養殖發展戰略探討”的主題報告,美國國際銅專業協會全球技術總裁HalStillman、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資深科學家RobbertGJak等16位中外專家和企業家,分別針對深遠海養殖裝備、養殖品種的技術作了主題和專題報告,并就相關技術現狀、存在的問題、發展思路等進行了深入交流與研討。
深遠海養殖是涉及養殖品種、工程裝備、深海網箱設施、捕撈漁船、能源供給網絡、物流補給船和陸基保障設施的綜合體系和系統工程,通過“養-捕-加”相結合、“海-島-陸”相連接的全產業鏈漁業生產新模式,將海水養殖推向廣闊的開放海域,減輕了近岸海域的生態環境壓力。利用開放海域水高交換率、低污染物含量等良好條件,產出健康潔凈安全的水產品,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高蛋白食品。
深遠海養殖充分利用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的技術優勢,與漁業養殖的跨界融合,以深遠海“定居”和“游弋”相結合為特點,構建集養殖、捕撈、加工、流通于一體的綜合生產體系,充分挖掘海洋在食物供給等方面的資源優勢,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推動海上設施養殖業的工程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發展。在實現傳統產業向綠色、可持續現代產業轉變,創新海洋漁業養殖方式,提高漁業國際競爭力上起著龍頭引領作用,對漁業調結構、轉方式,轉變漁業生產方式、維護國家領海主權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