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2nfys"></tbody>
  •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samp id="2nfys"></samp>

      <samp id="2nfys"><ins id="2nfys"><u id="2nfys"></u></ins></samp>

      1. <progress id="2nfys"><bdo id="2nfys"></bdo></progress>
      2. <samp id="2nfys"></samp>

      3.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4. <tbody id="2nfys"><bdo id="2nfys"></bdo></tbody>

      5. <menuitem id="2nfys"><strong id="2nfys"></strong></menuitem>

        國內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深耕地方信息化需求“智慧船檢”建設加速

        日期:2017-06-12 00:00    作者:中國漁業報    來源:     打印    加大 減小

        本報訊“十三五”期間,農業部漁業船舶檢驗局將全面貫徹落實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關于漁船檢驗信息化建設“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統一標準”的“三統一”工作要求,強力推動“四大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漁船檢驗監督管理能力和水平,以“智慧船檢”系統建設為重要憑障,實現“檢驗高效、監管到位、決策科學”總體工作目標。

        農業部漁業船舶檢驗局專門成立調研組,由多名局領導分別帶隊,先后4次赴上海、浙江、福建、廣東、遼寧、山東、江蘇、河北、四川9省市,實地走訪17家漁船檢驗機構、6家修造船廠、2家產品制造企業、3家第三方機構,與20余位漁民船東代表及7家信息化技術公司進行座談。深入了解各地漁業及漁船檢驗監督管理信息化建設現狀、與其他相關系統的對接、融合情況及現場檢驗應用系統情況,廣泛聽取各有關部門對“智慧船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目前,全國部分省、市已先后開展了有針對性的船檢信息化建設工作。尤其是在部分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的沿海省市,船檢信息化已初見成效。河北、江蘇、上海、浙江、廣東等地通過整合現有中國漁政指揮系統、互保系統、各省船位系統、漁業船員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關聯相關信息,建立起漁業漁船綜合管理系統,還將該系統與本省、市行政審批網上系統進行對接和數據實時共享,解決了“信息孤島”問題,提升了管理服務水平。山東、江蘇、上海、浙江、廣東等省市通過技術應用創新,建立起漁船北斗定位系統,實現了漁船的實時監控和安全預警,開發了漁船身份電子標簽、二維碼等漁船身份識別系統,并配備手持終端,破解了長期以來困擾船檢的監管難題。此外各省市船檢機構還立足地方實際工作,開發了地方特色信息化系統,舟山市建立了漁船修造企業管理服務系統,解決了當地漁船修造企業多、管理難度大的問題;廣東省通過港澳流動漁船檢驗管理系統實現對港澳流動漁船的動態管理;上海市建設了一套具有漁業特色的“船聯網”管理系統——漁港漁船安全救助信息服務平臺;重慶市和四川省整合漁船定位、安全報警、視頻監控等功能,開發了內陸漁船“漁安通”管理平臺。這些地方特色系統創新了漁船管理模式,也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在調研過程中,地方船檢機構、漁民、船東也反映了當前船檢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如系統設計及功能嚴重滯后,運維管理溝通機制不暢通,信息化硬件設備管理混亂,各地終端設備缺乏統一標準,內地監管力量薄弱導致信息化發展先天不足等。同時,也對“智慧船檢”系統寄予了很大期望,希望“智慧船檢”能盡快出臺統一標準,在建設中能完善系統功能,優化船檢業務流程,通過規范檢驗行為助力船檢監管和決策能力雙提升,開拓全國船檢信息化一盤棋的新局面。

        目前,“智慧船檢”建設已步入加速期,標準規范體系呼之欲出,即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意見征集工作;基礎平臺及大數據服務平臺將通過設計評審,進入開發期;綜合業務平臺、“智漁通”平臺建設工作也將全面啟動。下一步“智慧船檢”將在此基礎上,加強技術交流與探討,充分考慮內陸漁船的檢驗監管現狀,不斷迭代,持續改進,發揮信息化對船檢監管工作的倍增作用,開創漁船檢驗信息化新局面。

        三级片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