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青島市不斷提升海洋牧場建設和管理水平,全市累計完成投資7.88億元,建成10處休閑型海洋牧場和1處公益型海洋牧場,總面積5890公頃,共投放礁體160多萬空方。其中,5處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3處被認定為省級休閑海釣基地,2處被認定為省級休閑海釣場。
青島市自2009年開始規模性建設人工魚礁發展海洋牧場,已建成龍盤嶗山灣海域、金海富源五丁礁海域、華潤博達嶗山灣海域、魯海豐石雀灘海域等10處增殖休閑型海洋牧場和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總投資7.88億元,其中,中央扶持資金4600萬元、市級財政7200萬元、區級財政2000萬元、企業自籌6.5億元。10處增殖休閑型海洋牧場完成礁體投放近160萬空方,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完成礁體投放8.8萬空方。近3年來,配套開展戀礁魚類放流700余萬尾。
強化頂層設計,積極引導海洋牧場建設。把建設集海洋資源開發、漁業增殖、海上游釣、休閑旅游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海洋牧場,作為拓展漁業發展空間的關鍵抓手、漁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舉措。編制了《青島市人工魚礁建設規劃(2010~2020)》,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在全市適宜海域規劃建設15處人工魚礁區,全力推動海洋牧場建設。2014年,研究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藍色糧倉的實施意見》,明確將打造全國一流的漁業資源養護基地,作為全市藍色糧倉建設的重要內容。“十二五”期間,青島市財政安排72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海洋牧場建設,其中,4200萬元扶持增殖休閑型人工魚礁建設,3000萬元扶持生態公益型人工魚礁建設。
科學增殖放流,增加海洋牧場資源數量。配合海洋牧場建設,大力實施漁業資源修復工程,在膠州灣、鰲山灣、嶗山灣等重點海域,加大對蝦、三疣梭子蟹、牙鲆、梭魚、六線魚等優勢水產苗種放流力度。近5年,全市已投入資金1.5億余元,累計放流苗種76億單位。2015年,共安排資金3800多萬元,放流苗種16.4億單位,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在龍盤、魯海豐、銀海等省級休閑海釣基地魚礁區海域,投放戀礁魚苗700多萬尾。通過礁區建設和增殖放流相結合,加快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和恢復漁業資源,有效提高了海洋牧場綜合產出效益。連續多年開展海洋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公益活動,社會廣泛關注,市民積極參與,近兩年共有41家企業、近700名市民認捐放流苗種277萬元,增殖放流公益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眾參與度明顯提升。
突出管理保障,規范組織海洋牧場建設。配合人工魚礁建設規劃實施,制定了《青島市人工魚礁建設工作方案》和《青島市人工魚礁建設技術規程》,提升海洋牧場建設規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水平。通過實行項目建設年度報批、項目跟蹤檢查、項目建設年度驗收三大制度,加強海洋牧場建設全程管理,確保項目建設有序進行、財政資金規范使用。強化海洋牧場建設效果評估,委托相關資質部門對礁區環境、礁體性能、增殖效果等開展全面調查,開展人工魚礁效果跟蹤評估,為人工魚礁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對10個海洋牧場中的3處省級休閑海釣基地,明確建設實施方案,細化工作職責分工,實行季度調度制度,確保實施全程監管。
擴大宣傳推介,深化海洋牧場建設成果。積極利用農交會、漁博會、海洋宣傳日、海釣賽事等平臺,大力宣傳推介海洋牧場建設和休閑海釣基地。石嶺子、王哥莊、五丁礁等海洋牧場、海釣基地均承辦過不同層次的海釣比賽,2015年,共舉辦青島市第四屆體育大會海釣賽等市級以上漁業垂釣比賽10余次,吸引參賽人員2000余人,大大提高了青島海洋牧場和海釣基地的知名度。在各級領導來青考察或調研時,都將海洋牧場、休閑海釣基地建設做為青島市現代漁業升級轉型、打造藍色糧倉的重要亮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