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016年期間,廣西共建設兩個海洋牧場項目,分別位于北海、防城港海域。兩個海洋牧場共投入資金629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下達資金5150萬元,社會(企業)資金1142萬元。海洋牧場建設總面積806.5公頃,建設人工魚礁規模23.05萬空方。自2016年底,共完成建設資金4949萬元,其中,完成中央財政下達資金3969萬元,完成社會(企業)資金980萬元,建設人工魚礁19.95萬空方。
廣西海洋牧場示范區(北海)項目區共增殖放流戀礁性魚類11.6823萬尾、蝦苗1678.267萬尾、馬氏珠母貝55.4524萬只、江蘺4087.63公斤。防城港市白龍珍珠港灣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累計放流魚、蝦、蟹、貝類約7.16億尾(只),其中,日本對蝦3.68億尾、斑節對蝦2.45億尾、長毛對蝦0.66億尾、紅鰭笛鯛560萬尾、紫紅笛鯛91萬尾、真鯛310萬尾、卵型鯧鲹260萬尾、青蟹180萬只、櫛孔扇貝約2300萬粒。
政策傾斜,免收海域使用金。北海市高度重視海洋生物資源增值、海洋漁業環境修復、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工作,對廣西區海洋牧場示范區項目用海,實施了按公益性事業用海管理,全部減免項目海域使用金的鼓勵政策。據北海市財政局《關于對免繳“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牧場示范區”公益性事業項目海域使用金有關問題的復函》精神,項目區用海共106.385公頃,按透水構筑物用海海域使用金每年1.65萬元計算,年減免項目區用海的海域使用金175.54萬元,按獲批項目海域使用證有效期30年計算,項目效益期30年內,該項目共減免海域使用金5266.2萬元。
依法實施,科學推進。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項目技術涉及因素多,要求高,尤其是海上施工作業,具有一定風險。一是在項目論證、設計、施工過程中堅持“依法實施,科學推進”理念。在項目選址方面,項目依法申報用海,科學論證,協調好各行業規劃關系,組織實施單位科學開展了海底測量、本底調查,并及時與電信、海事和海洋規劃部門溝通,實踐表明,這些工作極為必要,對項目的順利實施及充分發揮效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是針對人工魚礁海上吊裝風險較大情況,項目管理、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密切協作,嚴格安全施工和施工現場管理,杜絕安全事故。三是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管理部門建立會商制度,施工問題涉及單位通過技術會商,及時、合理地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
制定政策,依法實施。出臺相關規定和暫行辦法,規范、科學施工。防城港市出臺《防城港市白龍珍珠灣海洋牧場示范區規劃》、發布《防城港白龍珍珠灣海洋牧場示范區管理暫行辦法》。委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編制《防城港市白龍珍珠灣海洋牧場示范區規劃》,于2015年5月經防城港市人民政府批準實施,規劃的防城港市白龍珍珠灣海洋牧場以海岸線為依托,白須公礁的海洋平臺為支點,5米~25米等深線的海域,構建資源生態保護型為主、增殖型為輔的海洋牧場,規劃海洋牧場總面積約61.27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