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工程院啟動了“中國海洋工程與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在研究過程中,項目組對影響我國海洋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在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宋健院士及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和常務副院長潘云鶴的關注和領導下,唐啟升院士會同多方面的院士、專家從提高產業研發水平、促進產業發展與擴大就業和維護國家利益等方面出發,針對我國船舶制造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基層,專題調查,縝密分析,反復討論,在調研的基礎上,最終提出了把海洋漁業提升為戰略產業 加快推進漁業裝備升級的報告。該報告對問題的分折和向國家提出的有關建議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前瞻性、戰略性和指導性,經中國工程院呈報國務院,得到了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
近日,《中國科學報》和《科技日報》進行了報道,人民網等網站進行了轉發,現將有關文章轉載如下(供參考):
27位院士建議提升海洋漁業為戰略產業
中國科學報 一版 2012-09-18
記者日前從中國工程院獲悉,由宋健、周濟、潘云鶴、唐啟升等27位院士提出的把海洋漁業提升為戰略產業和加快推進漁業裝備升級更新的建議,受到國務院領導的重視和有關部委的支持。
院士們建議,將加快推進漁業裝備升級更新列為國家重大戰略方向,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把海洋漁業提升為戰略產業,并抓住當前我國船舶制造產能過剩的機遇,加快推進我國漁業裝備升級更新。
第一,實施漁船升級更新重大工程。建立新的漁業裝備制造能力,開發現代化裝備,為組建中遠洋船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南海建成幾支裝備水平高、機動性能強、安全性能高的骨干船隊。對近海漁船實施“以小換大、以鋼代木”改造,同時有計劃地強制淘汰落后漁船及其裝備。加快現代漁業探測和科學調查船建設,增加數量、提升水平和探測能力。加強中大型漁政船的建設,滿足不同水域漁業執法和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需要。
第二,著力提升我國漁業裝備研發、設計和建造能力。建議組建漁業裝備研發中心,設計出適合不同海區、不同作業需求的安全可靠、性能優良、節能環保、資源友好的現代化系列船型與裝備。
第三,研究制定我國漁船現代化發展規劃。明確目標、重點、投資和保障措施,穩健推進漁船升級更新,用5到10年的時間,新建一批現代化漁船隊,徹底改變我國漁船及裝備落后的局面,同時建立漁業綜合信息服務中心。
第四,實施南海漁業振興工程。統籌規劃布局南海漁業發展,加快建設漁業相關的現代化產業基地、現代化漁業船隊和綜合支撐服務體系,建立海上應急救助機制;加強漁業科學調查研究,保護海洋環境,合理開發漁業資源;加強漁政執法力度,組織護漁,維護我國海洋權益。
第五,制定漁船升級更新的扶持政策。
據悉,中國工程院2011年啟動了“中國海洋工程與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調研結果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發展迅速,水產品產量已連續21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國海洋漁業裝備的落后現狀已制約漁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漁船的總體裝備技術水平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船型雜亂、裝備落后、能耗較高、漁船老化等問題十分突出。近20年來,我國漁船裝備科研一直處于空白狀態,研究設計能力和專業制造力量嚴重缺乏。同時,漁業探測和科學調查船嚴重缺乏。此外,產業分散、實力弱小、缺乏龍頭企業,也是制約我國漁業現代化、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27位院士建議提升海洋漁業為戰略產業 加快推進漁業裝備升級
科技日報 一版? 2012年09月18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發展迅速,水產品產量連續21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國海洋漁業裝備落后,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去年,中國工程院啟動了“中國海洋工程與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在研究過程中,項目組對影響我國海洋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近日,宋健、周濟、潘云鶴、唐啟升等27位院士提出了把海洋漁業提升為戰略產業和加快推進海洋漁業裝備升級更新的建議,受到國務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我國海洋漁業裝備落后制約漁業發展
院士們指出,我國海洋漁業裝備的落后制約了漁業的發展。
一是漁船裝備十分落后。目前,我國漁船的總體裝備技術水平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船型雜亂、裝備落后、能耗較高的問題十分突出,各類外觀破舊的漁船在漁區隨處可見。裝備落后的問題同樣存在于現役的漁政船上,難以滿足漁業執法和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需要。
二是漁船老化現象十分普遍。我國現役的海洋捕撈漁船中船齡大于10年的占到了80%,船上生產和生活條件十分惡劣;其中遠洋漁船以二手、三手舊船為主,船齡超過20年的占50%以上,船齡超過30年的約占30%。漁船的安全狀況隨船齡的增大明顯惡化,嚴重威脅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是漁船安全形勢十分嚴峻。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漁船安全技術狀況與《1993年國際漁船安全公約》的要求有很大差距,24米及以上鋼質國內海洋漁船和遠洋漁船符合公約要求的不到10%,與公約要求差距較大的約占50%。
四是漁船裝備研發設計制造能力亟待建立。近20年來,我國船舶工業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漁船裝備的科研一直處于空白狀態,研究設計能力和專業的制造力量嚴重缺乏。
五是漁業探測和科學調查船嚴重缺乏。我國僅黃海、南海兩個國家級水產研究機構擁有2艘大型漁業科學調查船,與我國漁業發展規模極不相稱,不能適應遠洋資源開發利用、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管理的需要。
此外,我國漁業產業分散、實力弱小,缺乏龍頭企業,也是制約我國漁業現代化、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要將推進漁業裝備升級更新列為國家重大戰略方向
院士們指出,漁業裝備是體現一個國家漁業現代化程度和海洋實力的重要標志。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把海洋漁業提升為戰略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第一,當前是加快漁業裝備升級更新的重要機遇期。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我國船舶制造業的產能嚴重過剩。抓住這個機遇,有組織地將部分造船能力轉移到現代漁船的開發和更新上來,既能提高我國海洋漁船的裝備制造水平和海洋捕撈能力,又能有效地應對危機,是我國船舶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
第二,加快推進漁業裝備的升級更新,對于促進我國漁業現代化建設、培育和發展海洋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提高漁業實力,壯大漁業經濟,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三,加快建立研制能力,推進漁業裝備升級更新是改善民生和轉變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加快推進漁業裝備升級更新,提高現代化水平,不僅是改善漁民生產和生活條件、保障漁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實現節能減排、降低捕撈成本的重要途徑。
第四,加快水產養殖業裝備的升級更新,是促進水產養殖業從家庭式生產向規模化、工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是世界水產養殖大國,但發展方式比較落后,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水產養殖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低,迫切需要優良的現代化裝備,以推動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提出實施漁船升級更新重大工程等五點建議
為發展海洋漁業這一重要的戰略產業,加快推進我國漁業裝備升級更新,院士們提出了如下建議:
第一,實施漁船升級更新重大工程。建立新的漁業裝備制造能力,開發現代化裝備,為組建中遠洋船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南海建成幾支裝備水平高、機動性能強、安全性能高的骨干船隊。對近海漁船實施“以小換大、以鋼代木”改造,同時有計劃地強制淘汰落后漁船及其裝備。加強現代漁業探測和科學調查船建設,增加數量、提升水平和探測能力。加強中大型漁政船建設,滿足不同水域漁業執法和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需要。
第二,著力提升我國漁業裝備研發、設計和建造能力。建議漁業、造船和科技主管部門圍繞我國建立中遠洋漁船隊及漁船升級更新的重大需求,組建漁業裝備研發中心,設計出適合不同海區、不同作業需求的安全可靠、性能優良、節能環保、資源友好的現代化系列船型與裝備。
第三,研究制定我國漁船現代化發展規劃。建議針對我國漁業的未來需求和發展現狀,加快研究制定并組織實施我國漁船現代化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目標、重點、投資和保障措施,穩健推進漁船升級更新,用5到10年的時間,新建一批現代化漁船隊,徹底改變我國漁船及裝備落后的局面。同時,建立漁業綜合信息服務中心,為我國漁業生產提供信息服務。
第四,實施南海漁業振興工程。建議從國家層面上統籌規劃布局南海漁業發展,實施“南海漁業振興工程”。加快建設漁業相關的現代化產業基地,建設現代化漁業船隊和綜合支撐服務體系,建立海上應急救助機制;加強漁業的科學調查研究,保護海洋環境,合理開發漁業資源;加強漁政執法力度,組織護漁,維護我國海洋權益。
第五,制定漁船升級更新的扶持政策。漁船升級更新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建議國家有關部委采取積極的扶持政策,穩健推進該項工作的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