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2nfys"></tbody>
  •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samp id="2nfys"></samp>

      <samp id="2nfys"><ins id="2nfys"><u id="2nfys"></u></ins></samp>

      1. <progress id="2nfys"><bdo id="2nfys"></bdo></progress>
      2. <samp id="2nfys"></samp>

      3.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4. <tbody id="2nfys"><bdo id="2nfys"></bdo></tbody>

      5. <menuitem id="2nfys"><strong id="2nfys"></strong></menuitem>

        國內漁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水科院專家赴廣西開展科技救災

        日期:2014-08-12 00:00    作者:黃海水產研究所    來源:     打印    加大 減小

        7月19日,今年第9號臺風“威馬遜”突襲廣西,此次超強臺風持續時間長、風力強,造成廣西沿海防城港、欽州和北海3市漁業損失慘重,特別對大蠔和海水魚類養殖業造成致命打擊。據初步統計,截至7月23日18:00,全區漁業直接經濟損失34.44億元,其中,魚塘受災面積共9.38萬畝,損壞網箱372.85立方米、漁船1210艘,損失大蠔等貝類約20萬噸、魚類2.93萬噸、對蝦1.29萬噸,魚種1.27億尾。

        臺風剛過,水科院迅速行動,由成果與推廣處處長王玉梅帶隊,南海所副所長李純厚、研究員陶啟友、研究員王江勇、副研究員曹煜成等魚蝦貝類養殖和病害防治領域的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抵達廣西災區,先后走訪調研了受災最嚴重的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紅沙灣、欽州市欽南區龍門港和欽州港等地區,了解漁民受災情況,與養殖戶和漁業管理部門進行座談,商討應對措施,協助漁業主管部門謀劃災后恢復生產工作。

        專家組調查發現,此次臺風災害使對蝦池塘養殖堤壩受損,由于臺風造成大面積斷電,海水倒灌,導致大批死亡、逃逸。臺風還致使沿海大蠔養殖、傳統網箱養殖遭受重創,養殖設施損壞嚴重,造成大批死魚、逃魚,吊養的大蠔脫落,許多養殖戶損失嚴重。深水抗風浪網箱受損情況明顯好于傳統網箱,除少部分網箱被附近受損飄移蠔排大量擠壓沖撞,導致網箱系統負載過大而少量受損外,其余網箱均保存完好,減少了經濟損失。

        通過災區走訪和座談研究,專家組就目前災后恢復生產提出了4點建議:一是當地政府盡快組織清理海上污染,加強受災海區環境監測,密切關注災后次生災害的發生;二是敦促政府迅速搶修恢復供電,減少對蝦養殖損失;三是由漁業主管部門呼吁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尋求啟動資金,早日讓養殖戶恢復生產;四是做好漁民生產物資、苗種的組織采購工作,特別是凡納濱對蝦蝦苗的組織采購,力爭在半個月內恢復對蝦生產,趕在秋季上市,挽回部分損失。

        專家組對今后漁業生產提出4點建議:一是認真總結此次災害經驗教訓,制定受災海域發展規劃,合理布局,建立標準化生產模式,引導沿海漁業有序發展;二是加快養殖模式、設施升級,加強自身抗擊災害能力,保障生產順利進行;三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強化合作社緊密化管理,建立風險基金,應對突發事件,提高自救能力;四是建議盡快推進水產養殖保險,為漁民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經濟保障。

        面對災難,水科院正集全力支持災區恢復生產,協助地方政府制定具體補養改種方案、技術方案和品種方案,做到品種對路,技術實用,高產高效幫助和指導養殖場戶開展科技救災,盡快恢復生產。

        ???

        來源: 中國漁業報

        三级片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