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寒冬,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寒流”的襲擊,海南水產品出口依然傲雪挺立、一技獨秀、香花綻放。據2009年1月12日召開的海南省四屆人代會第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獲悉:2008年海南水產品出口創匯4.8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在全省出口行業中獨占鰲頭,實現水產品出口創匯5年連續增長的最佳成績。海南的名優水產品在“寒流”中暢游大洋,登上世界各地彼岸。
金融危機對水產品出口行業是一次巨大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海南省將發展為民生作為目標,客觀分析金融危機對海南水產品加工企業及漁民影響的各種因素,沉著、積極應對挑戰,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搶抓發展機遇,從而保證了水產品出口暢通無阻。企業和漁民稱贊:“抗擊‘寒流’,政府情暖人心。”
政府助推企業“過冬”
“嚴冬”突如其來,很多企業陷入彷徨。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意識到,水產品加工企業是連接市場與漁民的重要紐帶,如果紐帶脫鉤了,會直接影響到漁民和養殖戶的增收。于是,在認真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對海南水產品出口加工企業的影響后,廳長趙中社帶隊深入35家水產品出口加工企業調研,聽取了年出口量在千噸以上的海南翔泰漁業有限公司、海南中漁水產有限公司、通威海南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的匯報。在調研中及時了解到金融危機對海南水產品出口加工企業有如下三方面潛在風險:一是國外水產品消費量下降;二是匯率下降,出口利潤空間小;三是水產品出口技術壁壘重重等問題。分管漁業的副省長陳成親臨出口企業現場辦公,聽取了水產流通加工協會匯報。隨后省政府立即出臺水產出口企業貸款貼息、捕撈漁船油料補貼、養殖設施補貼等多項舉措,同時還要求省內相關單位也要積極采取措施,全力扶持出口企業渡過“寒冬”。
綠色驅散凜冽“寒風”
“寒風蕭瑟,樹木枯黃”。眾所周知,水產品是出口風險系數較高的食品,“寒流”中綠色壁壘頻頻擋住水產品出口之路。因此,只有靠食品的綠色才能沖破國際貿易技術壁壘,只有靠質量才能保障信譽。為此,去年10月以來,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為了讓水產品這張綠色的品牌驅散金融危機的“寒流”,提出了對全省的水產品全面體檢的建議,這一提議得到省領導的支持。而后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聯合海南水產流通加工協會召開會議、部署工作,組織全省的水產出口加工企業開展大規模的產品及養殖飼料的三聚氰胺藥殘抽檢,去年下半年以來,先后對全省16家水產出口加工企業抽檢,抽查的魚樣本173個,原料蝦樣本18個,經檢驗產品合格率為100%。同時省海洋與漁業部門積極組織科技人員下鄉,為漁民提供技術咨詢。去年開展技術人員下鄉入戶1000次,培訓漁民5萬人次。除此之外還科學制定養殖操作規程,千方百計保證從育種、養殖、收獲、加工等生產環節都有監控,讓水產品從“養殖到市場”實現綠色流程。去年有關單位對海南農產品抽檢,水產合格率達100%,綠色終于驅散了“寒風”。
“冬交”送暖出口猛增
俗話說“戲臺靠喝彩,賣貨靠柜臺”。
產品與市場對接是水產品出口的優良平臺。為了給海南水產品出口開創一扇對外貿易的窗口,為此,去年嚴冬,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共同舉辦“國際海洋漁業冬季博覽會”,之后海南省人民政府又舉辦熱帶農(漁)產品冬季交易會。“冬交”兩會展廳共設了200多個展點,其中有水產加工品、海洋生物制品、捕撈設備、休閑漁業等展位。“冬交”兩會的暖風,吹開這朵在“寒流”中綻放的水產品之花,吸引外商紛至沓來。
“冬交”兩會的第一天,海南翔泰漁業有限公司就與美國的帕納帕斯卡有限公司簽訂羅非魚片訂單8000噸,海南泉益食品有限公司與日本興業集團簽訂對蝦產品5000噸。“冬交”兩會短短的幾天,全省水產品出口交易定單就共有6萬多噸,金額高達3.2億美元,出口的水產品有金槍魚、帶魚、馬鮫、對蝦、羅非魚等10多種,水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韓國、歐盟、俄羅斯、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