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42期鰲山論壇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召開。論壇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辦,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承辦,本次論壇的主題為“我國漁業海洋學發展與未來”。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蘇紀蘭院士,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金顯仕,中國海洋大學田永軍教授共同擔任本期論壇的執行主席。來自國內相關高校、科研單位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學術研討。

會議伊始,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副主任莊志猛致開幕辭;蘇紀蘭院士圍繞“我國漁業海洋學發展與未來”主題,作了題為“推進中國漁業海洋學的淺見”的報告,提出了漁業海洋學中了解魚類早期生活史的重要性,并以灤河口—曹妃甸魚類早期生活史研究實例為魚類早期補充機制的研究提出了建議;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主任吳立新院士作了題為“透明海洋與深藍漁業”的主題報告,圍繞“海洋強國”國家戰略部署,闡述了發展深藍漁業的重要性,實現在更高層面上耦合物理海洋與海洋漁業;金顯仕所長作了題為“全球變化影響下海洋漁業面臨的挑戰與展望”的主題報告,分析了影響海洋漁業資源的多重壓力,并提出了應對多重壓力的管理策略,提出實現基于生態系統的漁業管理以及修復生態環境的展望;喬方利研究員、葉益民研究員、謝志豪教授、田永軍教授等13位專家分別作了題為“海洋上升流的新機制”“Sustainable fisheries management: stock-based methods versus ecosystem approach”“Empirical dynamical modeling toward ecosystem-based fisheries managements”“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等主題報告,就漁業海洋學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了專題研討,分析了當前研究進展情況,梳理了我國漁業海洋學研究中亟需解決的重點科學問題。




本期鰲山論壇經過兩天的研討,針對加強魚類早期生活史研究、拓展漁業科學與海洋學交叉、深化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管理的基礎研究等重點科學問題達成共識,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措施,明確了未來研究工作的發展方向,達到了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