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2018全球水產養殖論壇水產種業發展分論壇在福州召開。會上舉行了2018年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證書頒發儀式。黃海水產研究所脊尾白蝦“黃育1號”(GS-01-005-2017),中國對蝦“黃海5號”(GS-01-008-2017)和刺參“參優1號”(GS-01-016-2017)獲批水產新品種。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養殖處處長陳家勇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胡紅浪分別為新品種課題組代表李吉濤副研究員、孟憲紅研究員、王印庚研究員頒發證書。

脊尾白蝦“黃育1號”新品種,由黃海水產研究所聯合日照海辰水產有限公司,以2011年從渤海灣、萊州灣、膠州灣、海州灣和象山灣收集的約3萬尾野生脊尾白蝦為基礎群體,以生長速度為目標性狀,采用群體選育技術,經連續6代選育而成。在相同養殖條件下,與未經選育的野生脊尾白蝦相比,3月齡體長平均提高12.6%,體重平均提高18.4%。適宜在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和山東沿海養殖。

中國對蝦“黃海5號”新品種,以2009年分別從山東海陽、日照附近海域、朝鮮半島西海岸野生群體和中國對蝦“黃海2號”(GS-01-002-2008)選育群體中收集的1200尾個體為基礎群體,以抗病性和生長速度為目標性狀,采用多性狀復合育種技術,經連續6代選育而成。在相同養殖條件下,與未經選育的中國對蝦相比,白斑綜合征病毒抗性平均提高30.1%,生長速度提高26.5%。適宜在浙江及以北人工可控的海水中養殖。

刺參“參優1號”新品種,由黃海水產研究所聯合青島瑞茲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以2006-2007年從我國大連、煙臺、威海、青島和日本北海道野生刺參群體中收集挑選的5050頭個體為基礎群體,以體重和抗病性為目標性狀,采用群體選育技術,經連續4代選育而成。在相同養殖條件下,與未經選育的刺參相比,6月齡刺參養成收獲體重平均提高26.5%,抗燦爛弧菌侵染力平均提高11.7%,成活率平均提高25.3%。適宜在福建以北沿海養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