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黃海水產研究所主持的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水產動物源性食品中全氟烷基物質殘留水平調查”(項目編號2014FY230100)順利通過由農業部科教司組織的結題驗收。驗收專家組由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單位的專家組成。
會上,驗收專家組聽取了項目負責人翟毓秀研究員的項目總結匯報,審閱了相關資料,經質詢、評議,一致認為該項目組完成了計劃任務書中規定的各項任務指標,項目經費管理和使用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該項目基于我國水產動物源性食品中全氟烷基物質(PFASs)基礎殘留不清且檢測技術不足的嚴峻現實,建立了水產品中23種全氟烷基物質的高靈敏同時檢測技術,以此為依托,重點調查了我國黃渤海、東海、南海及長江流域的5063個樣本中23種PFASs殘留狀況,基本摸清了我國主要海域和流域、主導水產品中PFASs殘留現狀,分析了不同水域、不同生態類型、不同組分PFASs殘留特征;明確了PFOS和PFOA是風險最大的兩種PFASs組分,確定了影響水產品健康風險的PFASs途徑。相關成果為我國水產品PFASs殘留的風險識別、蓄積傳遞規律以及行業監管提供了技術手段和基礎數據。
該項目共建立水產品中痕量PFASs及其前體物質HPLC-MS/MS多殘留檢測方法4個,形成國家標準草案1項;獲得PFASs殘留數據11萬余個,構建“水產動物源食品中全氟烷基物質殘留數據庫”1個;完成水產動物源性食品中PFASs殘留水平調查總報告1份和分區域報告4份;發表學術論文11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培養青年研究骨干10名,研究生14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