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2nfys"></tbody>
  •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samp id="2nfys"></samp>

      <samp id="2nfys"><ins id="2nfys"><u id="2nfys"></u></ins></samp>

      1. <progress id="2nfys"><bdo id="2nfys"></bdo></progress>
      2. <samp id="2nfys"></samp>

      3. <progress id="2nfys"></progress>
      4. <tbody id="2nfys"><bdo id="2nfys"></bdo></tbody>

      5. <menuitem id="2nfys"><strong id="2nfys"></strong></menuitem>

        科研動態

        首頁 - 科技成果 - 科研動態 - 正文

        “中國對蝦抗WSSV的篩選育種及配套生產工藝”研究成果通過鑒定

        日期:2003-01-14 00:00    作者:黃海水產研究所    來源:     打印    加大 減小

        3月20日,黃海水產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中國對蝦抗WSSV的篩選育種及配套生產工藝”研究成果通過了由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

        該項目利用群體選育和家系選育技術,對中國對蝦進行抗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的遺傳選育,獲得了抗病性強的養殖群體“即抗98”。該群體在規模生產養殖推廣中表現出良好的抗病性能,發病晚、病情輕或不發病。千畝連片養殖的“即抗98”存活率達到60%以上,首次在大面積養殖中控制了白斑綜合癥的暴發;查清WSSV垂直和水平傳染的關鍵途徑和載體,研究了中國對蝦不同產卵場群體攜帶WSSV病毒情況;以人工感染方式對中國對蝦卵及各期幼體、仔蝦、感染親蝦對仔蝦的影響進行了跟蹤監測,弄清了對蝦暴發性流行病傳播時機和傳播途徑及傳播載體等,為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培育對蝦健康苗種和養殖防病提供了科學依據;建立了相關的生產工藝,研發了“對蝦胚胎白斑綜合癥病毒脫毒技術”和“對蝦無白斑綜合癥病毒苗種生產技術”,并有效地應用于整個育苗過程,培苗密度達5-10萬尾/立方水體,切斷了養成過程中病毒的傳染途徑;開展了選育群體的分子生物學特性研究,利用RAPD和AFLP技術對選育群體進行了遺傳結構分析,找出了抗病群體相關分子標記18個,通過連續4代選育,群體的遺傳結構無明顯變化,同時證明了無明顯的近交衰退現象,為輔助育種提供了技術保障。

        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整體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其中“即抗98”培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建議沿著家系選育技術的途徑進一步深入研究,并擴大應用規模,早日獲得抗WSSV中國對蝦優良品種。

        該研究成果是黃海所在經過連續7年的選擇育種培育出我國第一個海水養殖動物新品種—中國對蝦“黃海1號”以后,在抗病對蝦新品種培育方面的重要進展,為早日培育出中國對蝦抗病新品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级片韩国